迎峰度夏以來,江蘇用電負荷不斷刷新歷史最高紀錄。7月15日,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常州公司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較計劃時間提前了44天,為區域能源供給提供重要電力保障。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程加速推進,可再生能源裝機比例大幅提升,火電的托底保障和調峰調頻作用更加凸顯。常州公司二期擴建工程作為江蘇省首批“先立后改”清潔高效支撐性電源項目,憑借其穩定的出力特性、靈活的調節能力,能夠為電力保供和清潔能源消納注入強勁動能與關鍵支撐。本次投產的3號機組,對標新一代煤電技術特征,在國內首次應用了全國產核電iDCS控制系統,實現芯片100%國產化、軟件100%國產化、關鍵核心知識產權100%自主可控的“三個百分百”重大突破;首次使用了百萬機組高效供熱柔性回熱技術,降低廠用電率約2個百分點;首次集成了“多路分倉+儲能粉倉”技術,有效破解燃料供給與負荷需求動態匹配難題;首次實現了百萬機組全工況自適應啟停,實現了不同狀態下的全過程綜合管理與控制,在減少人工操作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機組狀態切換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首次運用了“耦合熱泵回收閉冷水廢熱”技術,實現了閉冷水廢熱的高效回收利用,降低了機組供電煤耗,開辟了余熱利用新路徑;首次使用了機組全生命周期實時健康評估技術,開發了故障機理與數據驅動相結合的輔機故障診斷與健康狀態評估建模技術,構建起了故障預警-診斷-健康評估一體化智能平臺。實現了“六個首次”的創新集成。
同時,該機組還集成了二次再熱技術、寬負荷節能技術、智能發電等28項創新技術,配套建設了污泥協同處置項目,采用干化耦合摻燒一體化工藝,對多種城市污泥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通過自主研發的“低壓蒸汽干化+高溫焚燒”技術,該電廠每年消化15萬噸市政污泥,相當于破解常州40%的污泥處置難題。曾經令人頭疼的城市污泥,在鍋爐高溫中轉化為電能點亮萬家燈火,焚燒產生的灰渣經處理后成為混凝土摻合料,反哺城市建設,真正實現“污泥—能源—建材”的閉環利用,積極拓展了“一心兩脈”綜合能源服務商的發展路徑,為我國火電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示范。
據了解,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常州公司二期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發電量將達到160億千瓦時,約占常州市全社會用電量的四分之一,憑借出色的經濟性,與火電行業機組平均煤耗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5萬噸,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4萬噸,對優化區域能源結構、提高電力保供調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聯系人:候經理
手機:1896361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