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藍色光伏板邂逅綠色治水,會迸發怎樣的創新能量?
近期,由經開集團下屬子公司杭州建德經開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的三江生態公司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通過“一地四用”模式(發電+治污+節能+惠民),走出了一條“不增占地、多重收益”的可持續發展新路。
01 清潔電力,注入綠色動能
三江生態公司污水處理廠內,陽光照耀下的光伏板熠熠生輝,正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電力。該項目年發電量預計可達160萬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196.55噸,單日最高發電量已突破1萬千瓦時。通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這些綠色電力為污水處理廠提供了穩定可靠的能源保障,讓污水處理過程從用電到產電,實現了綠色升級。
02 減排給力,共筑雙碳目標
項目投運后,節能減排效益十分亮眼。參照全國電網最新平均碳排放因子計算,年均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929.6噸,相當于約5.2萬棵樹木的年固碳貢獻。若按替代煤電的較高排放因子測算,年減排量更可達約1510噸二氧化碳。這不僅是對國家“雙碳”戰略的積極落實,更是我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
03 降本增益,探索發展路徑
對三江生態公司污水處理廠來說,這個項目帶來的經濟效益可不少。初步估算,廠區每年可節省電費支出30萬至50萬元,用電成本降幅約25%。更妙的是,架在污水池上方的光伏板就像“天然雨棚”,減少了雨水匯入,降低了污水處理負荷,提升了系統運行穩定性,間接減少了藥劑消耗和設備維護成本。就這樣,污水處理廠從“耗電大戶”逐漸向“節能單元”轉變。
04 空間巧用,繪就溫暖圖景
項目還巧妙地實現了空間的“一物多用”。通過把原來的露天籃球場進行改造,在頂棚安裝光伏板,打造成了“風雨球場”。這種“生產+生活”的空間創新,既能日均發電,又讓業余活動風雨無阻。這種"生產+生活"的空間創新,實現了“一度陽光、多重溫暖”。
從“用能者”到“產消者”,從“單功能”到“多場景”,三江生態公司污水處理廠光伏項目書寫了綠色轉型的生動范本。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探索可持續發展新模式,讓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綻放更多綠色活力。
原標題:一地多效——“光伏+治污+節能+惠民”的綠色創新實踐聯系人:候經理
手機:18963614580